? ? 常家莊園位于山西榆次西南東陽鎮(zhèn)車輞村,距榆次17.5公里。據(jù)說,車輞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,由太谷惠安遷此為人牧羊,到清康熙、乾隆年間,七世祖常進全開始經(jīng)商,八世祖常威率、九世常萬已、常萬達從事商業(yè)活動,贏利頗豐,逐漸使常氏成為晉中望族,晉商中的一支勁旅,開始大規(guī)模地營造住宅大院。從清康熙年間到光緒末年,經(jīng)過二百余年的修筑,常氏在車輞整整建起了南北、東西兩條大街。街兩側深宅大院,鱗次櫛比,樓臺亭閣,相映成輝,雕梁畫棟,蔚為壯觀。共占地一百余畝,樓房40余幢,房屋1500余間。 ? 從布局上看,主體建筑以雄渾方正的北式庭院為主體,每個正院均分內(nèi)外兩進,外院南房倒座一律臨街,東側辟各式門樓。前院有東西廂房各五間,正北則又一處倒座南房,正中設垂花門。里院則呈長方形,庭院寬敞,約為外院一倍,上房與南房相對稱,東西各有廂房十、九、八間不等。如上房、南房各達八間時,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,隔出偏院,從不越“方正”之規(guī)、“等級”之矩,充分顯示了名門望族的氣勢。但其附屬建筑卻又充分顯示了南國園林建筑的“靈秀”,使“方正”中浸透了“綺麗”。 ? 常家大院的綺麗,主要展示在三個方面。 ?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結構的牌樓,飛檐斗拱小巧玲瓏。牌樓兩側各有磚雕花墻,婉如鑲嵌寶石的扎帶,使方正雄渾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畫龍點睛般的南國園林秀色。這牌樓花墻將正院隔為里五外五,里五外四,里五外三多種形式,具有獨特風格。 ? 其次是院落之間與院落之后,大多建有花園、菜園,有小門與正院相通。進園之后,有甬道貫通,曲折迂回其間點綴回廊、亭榭、小橋流水,或草石農(nóng)舍,或奇花異葩,匠心獨具,猶似南方園林。 ? 第三是在每個院落中觸目可見的磚雕、木雕、石雕和木構件上的彩繪藝術,別具風采。 ? 常家莊園堡門:常家莊園為城堡式建筑,原有八道堡門。但至今只幸存這一座了。聳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巍峨的堡門,是常家莊園的東北堡門,堡門高24米、寬15米,顯示出常氏的大家風范和富甲一方的氣派。建筑特征:歇山頂、抱廈門、二重檐;上有12個垛口、12根通天檐柱、12根卷棚支柱、五開間、底層為一斗三升五彩、上層為一斗四升七彩。 堡門門洞上方刻有“敦艮吉”三個大字的匾額,“敦”――代表厚道、敦厚、誠懇?!棒蕖报D―在八卦中表示東北方位,它表明了堡門的朝向和方位;“吉”――吉祥、順利、如意。大意是:堡門的方位朝向東北,居住在莊園中的人質(zhì)樸敦厚、誠懇待人,并希望莊園和整個村落都能吉祥如意、平安幸福。 ? 中國民間第一祠堂:祠堂,也稱家廟,是祭祀祖先和舉行各種家族禮儀活動的中心。常家原有“南祠堂”與“北祠堂”兩座,現(xiàn)存的“北祠堂”,位于北常后街東端北側,始建于清光緒五年(1879)。院寬25米,進深100余米,分為三門四進,上下兩院。戲臺正廳,游廊配房,無一不備。結構舒展大方,氣勢雄渾。尤其是正廳兩側的六間回廊,布局更為精美,加之以雕梁畫棟,桃李芬芳和琴棋書畫的彩繪、雕刻做點綴裝飾,烘托出常氏家族特有的氣派與威嚴,在幽靜肅穆中平添出翰墨飄香的儒雅之氣。
? 四季花墻:兩側這四個制作精美的磚雕壁掛,構圖精美、形象生動、做工細膩;俗稱“花墻”。花墻以花、草、鳥、蟲、樹、云、月等構成基本圖面,輔以楷、草、纂、隸四種不同字體題書的《四時讀書樂》詩,形成了四幅構圖完美、極具欣賞和品讀價值的寫意工筆畫。我們贊嘆這些巧奪天工的、堪稱藝術精品的影壁作品的同時,不難體會出當年制作它的主人所具有的高雅情操和藝術鑒賞水平。 這四個插屏型的壁掛,一對為夔龍圖案插架,一對是草龍圖案插架;磚雕畫心內(nèi)分別雕刻著牡丹、青蓮、菊花、梅花,代表了一年四季;所以我們又稱它為四時插花畫屏影壁。四時影壁與位于正中的八卦影壁相互呼應,渾然一體,使杏園的文化氣息頓然生色。 ? ? 中國民居第一書院:常氏家族擁有中國民居中規(guī)模最大的書院。名為“石蕓軒書院”,該院位于北常后街中端,為園林式建筑,又是常家呤詩作畫、陶冶情操和培養(yǎng)族中子第的書廊學府。書院由東、西兩院和正面主樓三大部分組成,雖分為三院。整體上卻連為一體。前院由四亭三廊組成,東廊為“聽雨樓法帖”、西廊為“常氏貴墨法帖”、正面廊為“石蕓軒法帖”,皆是中國書法藝術之珍品。石蕓軒法帖后有御筆亭四十四帝后帖,均具有極高的藝術品位和文物價值。書院正面的主體建筑,為七開間兩層“聽雨樓”,取李商隱“留得殘荷聽雨聲”的意境,是當年常家子弟呤詩作畫,研讀史書的場所。 ? ? 四十四帝后帖:鐫刻有我國古代歷史上四十三位皇帝及慈禧太后墨跡。其中漢章帝“章草”、宋徽宗瘦金體及清代帝后的書法作品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 ? 書院的主建筑——聽雨樓。聽雨樓七開間寬、兩層,樓下的東西廊房,就是供族中弟子研讀的地方。 ? 奉旨牌坊街:牌坊是奉嘉慶皇帝御旨立起的,大家從上面可以看到,清政府曾一次便封了常氏九世、十世四人從二品到四品的官職。其實這次受封典的還有一個人,那就是第十一世常秉儒,他的封職是從三品游擊,比他的爺爺、父親低一個級別,但是他還有加二級的嘉獎,這個牌坊是他為爺爺和父輩立的,所以未刻皇帝對自已的恩典。這么多的恩典,都來自于常秉儒對國家的一次捐贈,其捐贈數(shù)額有多大,大家盡可以自由想象;同時也能據(jù)此推測出當時常家富甲一方的經(jīng)濟實力了。 ? “北?!焙蠼郑簹v史上常家建筑主要為南常一條街,北常一條街,合稱“常家兩條街”?,F(xiàn)在能看到的只有北常的部分建筑了。 ? 中國民居最大的繡樓:座南朝北的這座二層小樓,又稱“繡樓”。樓上供未出閣的小姐居住,一層是丫環(huán)婢女休息和居住的房間。 提到繡樓,大家自然會想到“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”等詞句;其實常家長年從事外貿(mào),家風民主開放,據(jù)記載貴和堂早年的媳婦范太安人,溫大夫人等都是才女,他們的女兒自然都接受很好的教育。而且常家在山西省內(nèi)率先興辦女?!J吓又獝u學堂,僅貴和堂一支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女子就有20多人,這樣的小姐豈是這方寸繡樓能關住的嗎? ? 中國民居第一園林:靜園,乃中國最大的北派私家園林,面積達八萬余平方米。該園林以儒家的謹嚴秩序,道家的“天人和一”,佛家的空靈境界,集北國大氣厚重之風格與江南鐘靈毓秀之精粹,鬼斧神工,渾然天成。 靜園美景 靜園聽雨軒 ? 觀稼閣依觀稼山、傍昭余湖而建,高二十九米,為常家莊園最高建筑物,是登高抒懷、遠眺田園風光的絕佳之處,表達了莊園主人崇尚自然,向往悠閑恬淡田園生活的精神境界。 ? 觀稼閣極目遠眺 ? ? ? |
新跟帖 (共1 條評論)
查看更多評論。。。